臺灣宗教儀式與社會變遷-出版內容簡介
宗教儀式依附在臺灣社會上,信徒在此獲得心靈慰藉、神的啟示與教誨,形成參與者的我群感受,提昇人性至神聖的靈性。
然而,在傳統社會變遷到現代社會的過程中,『現代」是永無止境的歷程,傳統遺留下來的許多人文活動,可能會消失殆盡或轉化而存活;其中,不少臺灣宗教儀式也面臨現代社會嚴峻的考驗,激烈的社會變遷使古老的臺灣宗教儀式面臨淘汰,或脫胎換骨存活、發展至今。
為何會如此呢?本書挑選五篇論文嚐試從現代臺灣社會與宗教儀式互動的角度切入,探究為何傳統宗教儀式仍然可以存在或發展於現代臺灣社會。
臺灣宗教儀式與社會變遷-作者張家麟介紹
作者 張家麟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系文學士
國立師範大學 教育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博士
現任
真理大學宗教學系教授兼系所主任
臺灣宗教學會副理事長
心鏡季刊顧問
歐亞教育基金會顧問
中華青年交流協會理事
考試院文官講座教授
著作
1.國家與宗教政策 訂價 新台幣380元
2.當代台灣宗教發展 訂價 新台幣280元
3.新宗教建立衡量指標之研究
4.國家與社會福利
臺灣宗教儀式與社會變遷-序
只有人群才有宗教活動,有宗教活動就可能會有人群集合起來對神或鬼從事宗教儀式,從原始信仰的巫儀式到制度化宗教的禮拜儀式,都依附在不同性質的社會中。當社會從游牧變遷到農業,再從農業變遷到工業,至今由工業轉向後工業社會,宗教儀式既離不開人的社會,也深受社會結構變化的衝擊。
台灣社會從過去祖先跨海來台,帶來了家鄉的守護神,也帶來了宗教儀式,隨著移民社會的開墾,農業為主軸的生產方式,影響了宗教儀式的進行。當農業社會過渡到後工業社會時,傳統的扶鸞、拜斗、進香、收驚及皈依等儀式,也面臨了農業社會過渡到後工業社會的衝擊。
以媽祖進香儀式為例,農業社會需要鳩集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先民乃發明了「丁口錢」、「緣金」的制度,以移民社會的庄頭為範圍,建立祭祀圈無形的社會組織,提供進香儀式豐沛的資源,讓媽祖每年得以遶境,滿足信仰者的宗教心靈需求。然而,隨著社會變遷,媽祖廟宇的祭祀圈社會組織受到衝擊,新移民進入不見得同意繳交緣金,原有的居民移出,仍然帶著自己的媽祖信仰移到新的居住地。祭祀圈再也無法支援媽祖進香遶境活動,取而代之的是信徒自由捐獻的「香油錢」制度。台灣廟宇的宗教活動能夠持續舉辦,也就分成兩種制度在背後支撐,傳統庄頭廟仍然維持祭祀圈。社會變遷遽烈的都市型廟宇,乃紛紛被迫拋棄祭祀圈轉而求助於香油錢。廟宇宗教領袖的經營能力,牽引著宗教儀式的興衰;而宗教儀式感動信徒時,也使廟宇香油錢水漲船高。經營能力高者的廟宇香火鼎盛,香油錢豐沛,宗教儀式照樣推動;反之,經營能力差者的廟宇,香火衰退,宗教儀式的推動困難重重。宗教儀式的舉行依賴信徒捐獻的香油錢,因此,宗教儀式符合現代人的需求時,也會帶來豐厚的香油錢,兩者成為互動的關係。
本書收集五篇宗教儀式的論文,焦點都放在宗教儀式和社會變遷之間的關連,有時候是社會變遷衝擊了宗教儀式,造成宗教儀式必需滿足現代社會的本質,才有辦法維持古老的宗教儀式,像扶鸞儀式、拜斗儀式都是存留到現在行之久遠的儀式。有時這些儀式會影響宗教發展,因為當儀式可以生存於現代社會時,它吸引了更多現代人進入到古老的宗教中,讓漢人社會的民間信仰透過儀式的變遷,得以脫胎換骨持續發展。
宗教儀式也會造成信仰的發展與擴張,在關公信仰變遷的論文中,就發現了台灣的關公信仰廟宇香火鼎盛的原因在於保留相當多的民間信仰儀式。僅管這些儀式具有「神秘主義」及「理性主義」混合的內容,仍然被廣大的台灣住民所接受。以台北行天宮為例,祂的免費收驚儀式具有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信仰者卻樂此不疲到行天宮接受收驚婆的收驚。又如台北指南宮,祂的禮斗儀式滿足現代人追求長壽健康、事業順利、家庭和諧的需求,到指南宮參加拜斗法會的信徒絡繹不絕。中華玉線玄門真宗、真佛心宗的扶鸞儀式具有代天宣化的教育色彩,教育信徒信守三綱五常的道德,變成效勞生的修行法門。
另外,原本以為現代台灣人熱衷「皈依」在佛教的著名法師派下,造成台灣五大佛教教派的崛起,如證嚴法師的慈濟功德會、星雲法師的佛光山、聖嚴法師的法鼓山、惟覺法師的中台山與心道法師的靈鷲山,這些新起教派是台灣社會在全球宗教世俗化過程中的異例。但是本書卻有不太一樣的發現,書中最後討論佛光山信徒皈依佛教的變因,研究發現現代人喜歡佛教的主要原因,竟然不是宗教因素,而是社會因素,以人所生存的社會環境及人情網絡為皈依佛門的主要因子。除此之外,佛教的教義喜好與個人道德追求、面臨人生困境的生離死別及宗教心靈中的靈驗期待等因素,皆是一般信仰者會進一步參與皈依典禮的次要因素。
宗教儀式和社會變遷密不可分,有時宗教儀式的變化來自社會的結構轉變的刺激,儀式不會自己變化,往往是宗教領袖深諳現代社會的本質後,賦予儀式新的生命,當儀式符合現代人的需求時,儘管此儀式已經流傳久遠,未來仍可持續發展。
儀式本身存活在現代社會後,它也會帶給原有宗教新的契機,因為宗教儀式有時像個「聚寶盆」,主持儀式者讓宗教儀式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與時俱進,此時,信徒就會自願的從口袋掏出善款奉獻給神。宗教儀式與現代社會本質的緊密結合,擄獲
信徒的宗教心靈,讓宗教浴火重生不斷發展。
張家麟2008 年 1月10 日
於真理大學宗教學系
臺灣宗教儀式與社會變遷-目錄
第一章 宗教儀式變遷認同與宗教發展-以鸞堂扶鸞活動為焦 1
壹、前言 1
貳、理論回顧 2
參、研究設計 10
肆、調查資料討論 17
伍、結論 35
附錄 39
參考書目 58
第二章 宗教儀式認知與感受-以拜斗參與者的宗教經驗為焦 61
壹、前言 61
貳、拜斗儀式參與者的認知 66
參、拜斗儀式參與者的神秘經驗 78
肆、結論 89
參考書目 90
附錄 93
第三章 宗教儀式與宗教領袖詮釋 -以大甲鎮瀾宮的進香儀式變遷為焦 131
壹、理論回顧與問題意識 131
貳、進香儀式變遷(1975-2007) 138
叁、廟方領袖需盱衡社會情勢變化主導進香儀式變遷 150
肆、討論與結語 157
附錄 161
參考書目 171
第四章 從關羽到關聖帝君-論關公信仰形成與發展 175
壹、前言 175
貳、關公信仰形成 178
參、關公信仰發展之因 181
肆、關公信仰的擴張 189
伍、宗教儀式豐富關公信仰的內容 193
陸、結論 197
附錄 199
參考書目 204
第五章 佛教徒皈依佛門因素-以佛光山信徒為例 207
壹、緒論 207
貳、佛光山信徒皈依的可能情境分析 221
參、佛光山信徒皈依因子之分析 226
肆、佛光山信徒皈依的四個因子討論 230
伍、結論 238
參考書目 239
附錄 242
跋 251
- 單筆購物2000元以下,運費100元;單筆購物2000元以上免運費。
-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若您發現購買的書籍有瑕疵,麻煩請您留言或是電話詢問後續處理方式。
- 商品換貨時,麻煩請您留下購買書籍的郵戳或是收據做為憑據。
- 若需要團體訂購,我們有專人服務。來電請洽博客思出版社:
- 電話:02-2331-1675 / 傳真:02-2382-6228 / 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0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