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勢力-出版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四篇完全沒有關聯的學術論文組成:追溯中國大陸新生政治力量的萌生到壯大;探索中國西部經濟的發展空間;研討美華文學的歷史和未來;感歎海外民運組織的昌盛到衰敗。作者以詳實的資料和縝密的論證,合情合理地剖析了各種結局的因果關係和必然性,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學術生涯的廣泛和深入,是一部研究華人社會政治、經濟、文學和歷史的文獻。
第三勢力-作者介紹
少君
少君,壯男,據傳只昏過一次。三十多年前浪跡未名湖畔,冒牌物理學士。後混入京城某主流媒體,以言惑稷。八十年代擅自移居美洲,竊得博士方巾一頂:PHD--Permanent Head Damage--假名經濟學者招搖過市。為生計被迫做過記者、工程師、教授、商人,游走過數十個國家、數百座城市,現順應潮流下崗──看球哄孩子、洗衣服做飯。
第三勢力-序
一、第三勢力
在歷史上,中國共產黨習慣把與自己理念不同的黨派、組織、派別,歸類為敵對勢力。在其初創時期,他們稱帝國主義、封建資本主義、官僚買辦階級為三座大山,是他們面臨的主要敵人。這種觀念延續到五十年代,他們又將敵對勢力的含義做了大幅度地修正,這時的三座大山變為三種反動勢力:美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地富反壞右。八十年代以後,世界局勢以及中國大陸的社會結構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共產黨像頻繁修改其黨章一樣,再一次修正了敵對勢力的含義。他們將它們劃分為三種勢力:第一勢力定義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敵對勢力」,第二勢力定義為「臺灣、香港和澳門的敵對勢力」,第三勢力定義為「國內少數敵視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反動分子」和「頑固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代表人物」。以今天的觀念來理解,這第三勢力實際上就是指大陸以中青年知識份子為主體的民間(或稱體制外)改革勢力。
中國大陸自1949年被中國共產黨統治之後,統治者對人民的思想輿論控制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最高峰。大陸人民幾乎沒有言論自由的權力,甚至喪失了基本人權。這種嚴重的、被壓抑的、被窒息的狀態,一直延續到七十年代中期。經過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十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浩劫之後,大陸一些具有獨立思想意識的優秀青年,開始在萌醒中懷疑共產主義的真實性,並對中國大陸的現狀和中國共產黨的行為方式產生不滿。隨著這不滿情緒的積累加深和逐漸擴散,一批有同感的青年人終於在一九七六年的「四五」天安門廣場運動中聚集起來,逐漸開始成為中國大陸民間社會改革力量的雛形。
隨著毛澤東的死亡,「四人幫」的倒臺,中共三十年的史達林式的統治結構開始鬆動,中國大陸進入了一個「解凍」時期。在這個被稱之為「北京之春」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後期湧現出來的這股社會力量進行了一次大的分化。以陳一諮、王歧山、嚴家其等為代表的一批人,以傳統謀士的角色進入了胡耀邦、趙紫陽內閣的中共各級決策機構,成為後來的體制內改革派。而以魏京生、陳子明、王軍濤等為代表的一批人,則選擇了另外一條涉政之路:他們游離於中共政權之外,活躍於「西單民主牆」前,出版民間地下刊物,推動大學校園裡的民主競選,探討大陸民主之路,被稱之為體制外的改革派。
經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民主牆時期」和「高校競選運動」的磨煉之後,這股體制外的改革勢力基本成形,並趨於成熟。他們在社會上組織各種沙龍,建立名目繁多的民間組織,如研究所、函授學校、出版社、各類學會,還衝破當局的種種阻力和封鎖創辦報紙、雜誌、出版叢書,舉辦各種研討會和培訓班。一方面宣傳民主理念,對大眾進行啟萌;另一方面聚集人才、訓練骨幹、籌集資金。用他們的話說,就是要「加速完成知識界的組織化過程」,「構成一種對老百姓的新的指導力量」。
總之,無論從中國大陸十年改革的歷史,還是從八九年天安門廣場事件之後的現狀來看,儘管在中共體制內的改革,曾在短期內對大陸經濟的發展產生過一定的作用,但卻無法解決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與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相互抵觸的巨大矛盾。從長遠的觀點來看,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民主政體勢必替代封建專制,這是不可抗拒的社會發展規律。體制外的「第三勢力」則代表了中國大陸社會改革的主流力量,當未來數以萬計的海外留學生回到大陸,勢必加入並擴充這支推動中國大陸民主改革進程的生力軍,其在未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中,將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三勢力-目錄
一、第三勢力 4
二、西部問題 106
三、美華文學 118
四、海外民運 188
- 單筆購物2000元以下,運費100元;單筆購物2000元以上免運費。
-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若您發現購買的書籍有瑕疵,麻煩請您留言或是電話詢問後續處理方式。
- 商品換貨時,麻煩請您留下購買書籍的郵戳或是收據做為憑據。
- 若需要團體訂購,我們有專人服務。來電請洽博客思出版社:
- 電話:02-2331-1675 / 傳真:02-2382-6228 / 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08: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