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首頁 > 博客思網路書店 > 人文史地 > 當僧人遇見易經

當僧人遇見易經

作者: 陳進益
當僧人遇見易經

登入會員,才能使用此功能 

出版社:蘭臺出版社
書籍原價: 580
優惠價格:522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平裝
出版時間: 2010年2月9日
ISBN:978-986-7626-93-6
人氣:

當僧人遇見易經-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中國僧人如何面對《易經》的著作。它不僅詳實的將僧史中,僧人曾經引用《易》語之事做了整理分析,並進一步對目前唯一可見從頭到尾注釋《易經》的僧人~蕅益大師做了完整的研究梳理。不論是在佛教經典,或是書信雜著,甚至是其專門注《易》的《周易襌解》,只要出現與《易經》有關的訊息,本書都做了深刻且仔細的研究,實是了解僧人如何面對《易經》這部經典的重要階梯。

當僧人遇見易經-作者陳進益介紹

陳進益,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清雲科技大學副教授。喜歡寫作,所以到中文系;希望對生命能有覺知,所以研究《易經》與佛教。

如今人到中年,對於哀樂,也就多了一分體會。著有《清焦循易圖略、易通釋研究》,並主編《清雲中文讀本》等大學國文教材。

當僧人遇見易經-序

我要寫一篇祭文,哀悼這十三個在中國文學系做學生的春夏秋冬。

這塊蕞爾小島,何曾重視過人文?我又為了什麼,走入這從未為島民所在乎的世界?

青青子矜,攸攸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開始是因為一個女子,讓我遇見了埋藏在血液深處的文學;然後是愛新覺羅的毓老王爺,他啟蒙了我對傳統中國學術的視野,也示現出做為一個清末民初中國人物的風範。我開始懂得身為一個男人應有的家國承擔,我開始為已然過去的歲月著迷。人們喚它為「歷史」,但,對我而言,它卻比任何的現在更當下。還記得那年歲末,寒風凜冽的陪著毓老師送尊南北朝時代,由金剛石所雕琢成的送子觀音到新店山上的寺廟供養。我從車子裏瞥見老師出門時,因一陣冬風襲來而揚起黑色披風的身影,鬚髮蒼蒼啊!我的毓老師。於是,偷偷的拭去不知為何自眼角滲出的淚水,我對自己如對神明祈禱般的嚴肅說著:「要做一個傳統的中國讀書人,不做老先生看不起的校園教授。」

是種前世的熟悉,無法言喻的感受。

「夢裏不知身是客,一响貪歡。」然後,便走到了這裏。

碩士寫的論文是關於清代的《易》學,這當然是由於毓老師的影響。《易》為《五經》之首,我要從中國經學下手,才能原原本本看到屬於中國的一切,承擔毓老師所傳承下來的中國。

可是,因緣是如此不可思議,又怎是我這等凡夫所能了解於萬一。

在博士班就讀時,我的生命正經歷著極大的轉變。結婚、生子,生命的本身已然不再那麼單純。父親自市場做小生意退休後,一心念佛,以他只有小學畢業,且數十年不曾動筆寫字的陌生。他不僅念佛,並且辛苦的閱讀佛經,常常問我:「這個字怎麼唸?」然後辛苦的將注音寫在白紙上,再緩慢而莊重的夾進經書裏。看著父親因撫育長養我而日漸衰頹的身軀,日復一日虔誠的跪拜在慈悲的佛陀座下,我問著自己:「要如何與信仰佛陀的父親親近?要如何才能回報父親教養之恩於萬一?」

生命,到底是怎麼回事?以前家裏窮,為了長養四個孩子讀書,父親甚少有機會吃肉。如今家境較好了,孩子也都大了,他卻已然吃素,並且過午不食。父親不再需要任何世俗的財物,而我,身為人子,要怎樣接近這幾年來已然不同的父親?這就是因緣吧!父親示現以精進不已的在家菩薩相誘我接近佛教,並且在無數次的閒談言語裏,引領我為生命做學問,不再因學問而束縛自己的生命。

我終於完成了這本博士論文,今生第一次寫關於佛教的論文。

論文寫完的當下,沒有意想中的輕鬆感受。口考結束的那個傍晚,極度的疲憊如潮水陣陣襲來,我似大病初癒的患者,身子虛浮的飄盪在台北霓虹街頭。妻高興的請我在五星級飯店吃晚餐,為我祝賀;而我,則宛若局外人般的沒有任何欣喜與悲痛。妻問我:「何以沒有很高興的模樣?」我,無從說起。

還好接著的是兩個半月的暑假,除了前面一個來月,偶因教授暑期班佛學概論的課而奔波於台北、中壢間的高速公路上,大多數的時間,都處在一種不知如何描述的狀態中。因為這論文初稿將近百萬字,在刪繁就簡後,仍存留如今二、三十萬字,且多半只能於孩子嘻鬧後的深夜一、兩點,才能開始書寫的生命狀態已持續數年,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我都應該需要「休息」。然而,「休息」這兩個字,似乎又不是那麼能夠完整的描述這些日子的狀態。

生命是一種停滯,一種連呼吸都能免則免的索然。生活的滋味已然淡到無法分判苦辣甜酸,我需要另一種成長,但那與一切世俗的名位無關。旁人看著我一如往常的做著該做的事,而我卻越發的清晰,生命,或許要從此轉向。

我一直是個遠行者,與自己生命越行越遠的遠行者。

弘一大師的「悲欣交集」,此刻已略能感受。

認識我的同輩友人,或許會誤以為我是聰明的。這些誤會,多半來自上課及學術研討會時,我那自以為是的口才便給。當然,我也曾這樣的誤會自己。一直到論文完成後兩個月的停滯與靜止,我才如實看見,在過去的歲月裏,自己是多麼的無知。

我依然保持讀書的習慣,但,這兩個多月來,我未曾碰觸一個關於學術論文的字。

一個字我也不願碰觸。

在停滯的靜止中,雙眼似乎矇矓,心底卻異常清楚;在休息的無為裏,才知曉原來昔日的裝腔作勢,是如何的無明愚癡。我一心頂禮於菩薩的悲憫之下,愧悔著自己竟如此愚癡的過了四十個年頭。終於了然父親的安適與笑顏,乃是源於找尋自我生命時不斷湧出的喜悅;而春秋公羊的毓老師,或許會覺得青壯之人不該這般消極。但,老師,如今我可以無愧的向您說:「今生定不做您瞧不起的那種大學教授。」

逝者如斯,那是夫子周遊列國後,對於生命原來如此的慨嘆;菩提樹下苦坐多時,那是悉達多王子成為覺者的頓悟與釋然。聖者的境界如斯,我雖不能之,卻深響往之。

今生的成長,終於在這兩個多月的停滯與靜止中,開始。

論文的完成,該感謝父、母親不辭辛勞的長養照顧,而妻子瑜玲在這六年中陸續為我生出一雙可愛聰明的兒女〜子默、語晞,他們的喧嘩笑語,更是我夜讀力量的源泉。至於靜如、幸儒,這兩位在清雲科大教過的學生,不憚煩瑣的在大量資料的找尋及影印上歡喜幫助,更是我在這炎涼世態的社會中,難得遇見無比珍貴的清泉。他們,都是助我完成論文最最重要的人。

而今,已然經歷半生風月,這一路上伴我助我的人呀!薄薄的紙片,又如何能表達我對你們衷心的感激呢?我已然不願再做那心高氣傲,妄自尊大的無知小子,然而,回首這數十年的前塵往事,我何曾懂得感恩?何曾珍惜因緣?就請讓我以這篇短序表達對自己過去無知的懺悔於萬一吧!

我,要開始長。從生命的遠方,回航。

於是,就讓我感謝因緣吧!

是為序。

當僧人遇見易經-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範疇與方法 5

  一、研究範疇 5

  二、研究方法 15

第二章 僧史記載僧人引用《易》語之考察 31

 第一節 佛教初傳中土及本文引用佛門僧史 31

  一、佛教初傳中土之概述 31

  二、本章引用佛門僧史概說 35

 第二節 佛門僧人與《易》相涉的幾種主要模式 41

  一、引《易》語以證儒佛皆談因果報應者 42

  二、引《易》語作為禪門話頭 51

  三、引《易》語以為其日常用語行文 59

  四、引《易經》用語作為自己名字者 62

  五、僧人善《易經》卜筮之法者 65

 第三節 其他佛門僧人善《易》之記載 69

  一、僧人史傳關於僧人善《易》之記載 70

  二、引陰陽五行占卜吉凶語為禪門話頭 78

 第四節 小結 84

第三章 蕅益智旭佛經著作《易》佛會通考 89

 第一節 蕅益智旭的生平與主要觀念 90

  一、由儒入釋,以釋說儒 90

  二、不昧本心,三教皆同;論至究竟,佛仍最高 96

  三、世孝非真,悟同體法性,世孝與出世孝為一 111

  四、兼通諸宗,不囿為天台子孫 132

  五、終歸念佛求生淨土 138

  六、以戒治禪,心統諸宗 148

 第二節 蕅益智旭佛經著作引《易》考 155

  一、《楞嚴經玄義》 157

  二、《楞嚴經文句》 161

  三、《占察善惡業報經玄義》 166

  四、《占察善惡業報經義疏》 167

  五、《遺教經解》 168

  六、《四十二章經解》 169

  七、《梵網經合註》 170

  八、《菩薩戒本箋要》 172

  九、《重治毗尼事義集要》 173

  十、《沙彌十戒威儀錄要》 175

  十一、《在家律要廣集》 176

  十二、《讚禮地藏菩薩懺願儀》 177

 第三節 小結 177

  一、以《易經》個別名辭與佛理會通者 178

  二、以《易經》五行、八卦與佛理會通者 180

  三、論世出世占卜法 181

第四章 蕅益智旭日常雜著《易》佛會通考 185

 第一節 會通不一不二、界界互具之旨 186

  一、引「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會通之 194

  二、以卦爻變化與十界十如會通 196

  三、引「天地之大德曰生」會通之 197

  四、引「乾剛坤柔」會通之 199

  五、引「範圍天地,曲成萬物」、「神无方而《易》无體」、「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會通之 201

  六、引「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會通之 208

  七、引「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會通之 212

  八、以乾、復、剝三卦變化會通之 213

  九、引「洗心,退藏於密」、「乾坤其《易》之蘊邪」會通之 216

  十、引「介于石,不終日」會通之 220

  十一、引《易經》八卦表四大而會通之 223

  十二、引「大《易》略思辯,益以寬居」會通之 226

  十三、引「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會通之 228

  十四、引損、益二卦與「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會通之 229

  十五、引《易經》「變易、不易」之義而會通之 231

 第二節 引《易》語會通因果報應者 232

  一、引「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會通之 232

  二、引「積善餘慶,積不善餘殃」會通之 233

  三、引「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會通之 237

 第三節 引《易》語或抒己懷,或喻他人者 239

  一、引「天地閉,賢人隱」嘆佛法之不振 239

  二、引「遯世无悶,確不可拔」謂佛法存乎固守 240

  三、引「兼山艮」、「夕惕乾」贊頓謝塵緣,肩負佛法 241

  四、引「居德則忌」、「果行育德」、「履霜堅冰」贊佛教之戒與貴 242

  五、引「損,德之修;益,德之裕」喻病為隨緣消業之良藥 243

  六、引「百姓用而不知」喻大徹大悟人,始可與談念佛三昧 244

  七、引「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喻緣生無性 245

  八、引「剝必復,否必泰」勸人動心忍性 246

  九、引中孚、夬、履與「麗澤、豐蔀」喻交友之道 249

  十、引「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贊新伊法師壽 249

 第四節 其他 250

  一、引孔子五十學《易》事 250

  二、引紫柏贊《易》之事 251

  三、引坤卦德性以贊《華嚴經》 252

第五節 小結 253

第五章 《周易禪解》基本觀念與方法論 263

 第一節 談《周易禪解》前的幾個問題 263

  一、歷史中曾出現的僧人解《易》之作 264

  二、心學《易》影響的迷思 268

  三、兩部與佛教相關的非僧人《易》作 275

 第二節 《周易禪解》的版本、成書過程與動機 280

  一、《周易禪解》的版本 281

  二、《周易禪解》的成書動機與過程 284

 第三節 《周易禪解》援佛解《易》觀 293

  一、一念心為《周易禪解》的中心觀 293

  二、《周易禪解》主要援用之佛教義理 307

  三、《周易禪解》所呈現的幾個主要《易》學觀 313

 第四節 《周易禪解》以佛解《易》方法論 328

  一、陰表「定、止、修」,陽為「慧、觀、性」 328

  二、方法論的實踐說明 333

  三、《周易禪解》餘論 364

 第五節 小結 369

第六章 《周易禪解》寫作形式、語言模式分析 373

 第一節 《周易禪解》的寫作形式 373

  一、《周易禪解》的基本形式 373

  二、《周易禪解》詮解《易經》的三種模式 382

 第二節《周易禪解》注《易》的語言模式 395

  一、卦辭以「約世道」、「約佛法(化)」、「約觀心」注之者 395

  二、卦辭以「觀心」釋之,再於全卦最後統論六爻 434

  三、全卦在以世法疏釋後,再幾全以「佛法釋」釋之 437

  四、全卦僅卦辭以「佛法釋」釋之,其餘無「佛法釋」者 450

  五、全卦似無佛教相關字眼,然實仍引佛學概念釋之者 459

  六、以佛法釋而無可歸類者 474

  七、全卦皆未以佛教教義釋之者 485

 第三節 小結 490

第七章 結論 497

  一、僧人會通《易》佛自魏晉開始便不曾中斷 501

  二、佛門《易》自有其內在發展理路,未必遠承心學《易》 503

  三、蕅益智旭繼承前人之說並全面性大量引用《易》語 505

  四、《周易禪解》雖有天台特色,卻不應忽視其兼融世出世間學的全貌 509

  五、《周易禪解》建立起佛門《易》的方法論及語言模式,達到僧人會通《易》佛的巔峰 510

參考書目 515
 

當僧人遇見易經封面-博客思網路書店

登入會員,才能使用此功能  
  1. 單筆購物2000元以下,運費100元;單筆購物2000元以上免運費。
  2.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若您發現購買的書籍有瑕疵,麻煩請您留言或是電話詢問後續處理方式。
  3. 商品換貨時,麻煩請您留下購買書籍的郵戳或是收據做為憑據。
  4. 若需要團體訂購,我們有專人服務。來電請洽博客思出版社:
  5. 電話:02-2331-1675 / 傳真:02-2382-6228 / 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08:30~18:00
留言與分享:
會員登錄
正在載入,請稍候...
用戶名:
密   碼:
驗證碼: 看不清?點擊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