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首頁 > 博客思網路書店 > 社會科學 > 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

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

作者: 陳添壽
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

登入會員,才能使用此功能 

出版社:蘭臺出版社
書籍原價: 380
優惠價格:342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平裝
出版時間: 2015.11
ISBN:978-986-5633-16-5
人氣:

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出版內容簡介

本書藉由政治經濟學理論,針對臺灣治安史結構與變遷所受到國際涉外性治安,和國內政治性治安、經濟性治安、社會性治安的環境因素影響,因而形塑原住民時期的民會治安、荷西時期的商社治安、鄭治時期的軍屯治安、清治時期的移墾治安、日治時期的殖民治安、國治時期的戒嚴與解嚴治安;並從中定位警察與國家發展,在歷經不同時期政府型態所扮演的角色

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作者介紹

陳添壽

生於臺灣臺南

現職:

中央警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

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理事

主要著作:

一、政治經濟與治安類:

《台灣政經發展策略》(黎明)

《台灣經濟發展史略》(立得)

《台灣經濟發展史》(蘭臺)

《台灣治安制度史─警察與政治經濟的對話》(蘭臺)

《台灣治安史研究─警察與政經體制關係的演變》(蘭臺)

二、文創產業與管理類:

《文化創意與產業發展》(蘭臺)

《台灣創意產業與策略管理》(蘭臺)

《文創產業與城市行銷》(蘭臺)

三、專欄雜文與網路類:

《為有源頭活水來》(黎明)

《名人文化紀事》(廣播稿)

《文創漫談》(台灣商報專欄)

《拙耕園瑣記》(陳天授臉書)

 

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序

自序─從蟾蜍山到龜山的書寫之路

  這本書寫的時間斷斷續續長達15年之久,對我的人生而言極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因為,我是自從在桃園龜山中央警察大學擔任專任教職以來,我似乎注定就要從事臺灣治安史的專題研究,尤其是受到學校教學環境的影響,我在通識教育中心所開設的課程,也一直都是圍繞著與這一有關的主題。所以,2010年2月我有了《臺灣治安制度史─警察與政治經濟的對話》一書的出版,接著2012年8月我又有了《臺灣治安史研究─警察與政經體制關係的演變》的第二本書出版。

  細說這兩本書的誕生,從許多發表過論文的重新檢視,到整理付印的完成過程,我每次幾乎都有似被剝掉一層皮的感覺。因為從書的取名,就可以預知書裡內容的可能枯燥乏味,說自我安慰的話,是學術專業領域,是教學與研究心得。因此每一次要彙集出書,我都要再三鼓起很大的勇氣,在與出版社洽談的時候,自己總會考慮市場銷售數量有限的問題,於是我就會浮現要打退堂鼓的念頭。可是又想,這書裡的內容都是自己累積到了一個階段的作品,如果不把它整理印出來,又總覺自己的研究工作進度好像停滯不前。為了讓自己永保不斷向前的動力,最後還是決定出版,好讓自己能繼續往前走,去探索新的研究主題。

  我就是在這樣極複雜與矛盾的心境下,自己一步一步緩緩慢行,走得既孤芳又自賞,我才一路走出自己陸續出版有關「臺灣治安史研究」的途徑來。我曾在我出版《臺灣治安史研究─警察與政經體制關係的演變》的自序中提到,我的撰寫與出版《臺灣治安史》三階段。第一階段出版《臺灣治安制度史─警察與政治經濟的對話》,我將其列為【臺灣治安史文集之1】;第二階段出版《臺灣治安史研究─警察與政經體制關係的演變》,我將其列為【臺灣治安史文集之2】;第三階段則是本書的出版,我將其列為【臺灣治安史文集之3】。然而,這三個階段的研究工作也將隨著本書的出版暫時畫下休止符。

  雖然我曾自勉將來能寫出一本比較通俗版《臺灣治安史》或完成青年時期夢想《臺灣政治經濟思想史》,但是我深知沒有團隊支持,想要獨立完成會將是一件極具艱難的目標,自己必須具備很堅強的意志力、體力、財力才能勝任完成。未來或許條件許可,採取先以【臺灣治安史文集之4】、【臺灣治安史文集之5】的方式來接續出版,才不會給自己和出版社帶來精神上和財政上的太大壓力。

  我由衷的感謝蘭臺出版社盧瑞琴社長,她不計盈虧的為我出版有關「臺灣治安史研究」的這三本書。不止於此,蘭臺已先後為我出版的專書,還包括「文創產業與管理類」的《 文化創意與產業發展》(2007)、《臺灣經濟發展史》(2009)、《臺灣創意產業與策略管理》(2009),和《文創產業與城市行銷》(2013)等四本,乃至於計畫出版比較軟性的「專欄雜文與網路類」書,如《名人文化紀事─廣播文集》、《文創漫談─專欄文集》和《拙耕園瑣記-臉書文集》等。

  回首來時路,我在2000年2月由於受到個人生涯轉折和國內政局變化的影響而改換工作;2004年7月我因為家庭因素,全家搬離溫州街的溫州公園旁公寓,住進位在萬隆蟾蜍山旁的新家,從此我得才擁有屬於自己的一間小書房。細數這些年來出版的書籍,幾乎都是在這一段期間,我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慢慢敲打電腦鍵盤的書寫下來。如果又遇到自己一時無法排解的難題,我都會利用從萬隆蟾蜍山的住家,在搭車前往桃園龜山校園的途中,閉目思索、再思索而得以解惑,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能點滴在自己心頭。

  尤其是在撰寫《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的過程中,雖然我已有臺灣治安史研究文集之1和之2的書寫基礎,但是還會有一些爭議性論點存在,特別是牽涉到史觀的個人看法時,往往更讓我陷入長考與苦思。

  因此,在第一章緒論,我特別針對臺灣治安史結構與變遷的特質,提出「相互主體性」與「歷史整合性」的新思維,主要強調臺灣是由一個移民社會所發展形成的國家。

因此,我接受只要曾經居住在臺灣這一塊土地上,無論是原住民族、漢族(閩南人、客家人)、荷蘭人、日本人,或是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來臺的所謂外省人,以及現在正快速增加中的新移民,都可以透過「相互主體性」與「歷史整合性」的庶民史觀,予以應有的人權尊重與公平對待。

 

  所以,我將第二章原住民時期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定位為民會治安;第三章荷蘭、西班牙時期定位為商社治安;第四章鄭治時期定位為軍屯治安;第五章清治時期定位為移墾治安;第六章日治時期定位為殖民治安;第七章與第八章分別將中華民國治安史定位為戒嚴治安與解嚴治安;第九章結論是臺灣已逐漸走上法治治安的階段。

  上述這些論述或許尚不完全成熟,或許也還存在部分癥結,都有待時間和新資料的檢驗與印證,但這些需要進一步釐清的爭議性觀點,都是研究者自己必須要承擔的責任。藉此,我謹以本書向孕育我的這塊土地與人民致上敬意。因為有你們我才得以成長。在這領域的研究,我要特別對考試委員、臺大政治系蕭全政教授,和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管理學院院長章光明教授致上敬意,這一路走來如果沒有他們兩位的鼓勵,我的臺灣治安史研究這一系列三本書,是無法順利如願來完成的。

  最後,我要感謝這麼多年來學校所提供我教學與研究的環境,和師生同仁的相互砥勵。尤其我要對特別厚愛我的長官,表示虔誠的感恩之意,他們有過要安排我接任行政上的主管職務,他們也都能包容和成全我要專心致力於教學與研究的心願。他們在我人生旅程的這段學術研究途中,增添了不少光彩的歷史記憶。

陳添壽 謹識

2015年6月25日初稿於警察大學誠園,

7月20日修於萬隆安溪書齋。

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目錄

自序─從蟾蜍山到龜山的書寫之路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途徑

第三節 理論架構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第五節 文獻探討

第六節 章節安排 

上 編:前現代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傳統治安年代(~1895)

第二章 原住民時期民會治安的結構與變遷(~1624)

第一節 原住民時期治安議題

第二節 失竊時代涉外性治安

第三節 村社型政治性治安

第四節 自足式經濟性治安

第五節 氏族化社會性治安

第六節 小結:會議政府型態警察角色

第三章 荷西時期商社治安的結構與變遷(1624~1662)

 

第一節 荷西時期治安議題

第二節 大航海時代涉外性治安

第三節 重商型政治性治安

第四節 複合式經濟性治安

第五節 多國化社會性治安

第六節 小結:公司政府型態警察角色

第四章 鄭治時期軍屯治安的結構與變遷(1662~1683)

第一節 鄭治時期治安議題

第二節 近世國家時代涉外性治安

第三節 封建型政治性治安

第四節 宗主式經濟性治安

第五節 土著化社會性治安

第六節 小結:受封政府型態警察角色

第五章 清治時期移墾治安的結構與變遷(1683~1895)

第一節 清治時期治安議題

第二節 工業革命時代涉外性治安

第三節 皇權型政治性治安

第四節 君主式經濟性治安

第五節 定著化社會性治安

第六節 小結:邊陲政府型態的警察角色

中 編:現代警察與國家發展的軍領治安(1895~1987)

第六章 日治時期殖民治安的結構與變遷(1895~1945)

第一節 日治時期治安議題

第二節 民族主義時代涉外性治安

第三節 帝國型政治性治安

第四節 統制式經濟性治安

第五節 內地化社會性治安

第六節 小結:軍國政府型態警察角色

第七章 國治時期戒嚴治安的結構與變遷(1945~1987)

第一節 國治時期戒嚴治安議題

第二節 極端主義時代涉外性治安

第三節 威權型政治性治安

第四節 家父長式經濟性治安

第五節 黨國化社會性治安

第六節 小結:戡亂政府型態警察角色

下 編:後現代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警管治安年代(1987~迄今)

第八章 國治時期解嚴治安的結構與變遷(1987~2008)

第一節 國治時期解嚴治安議題

第二節 後冷戰時代涉外性治安

第三節 政黨型政治性治安

第四節 夥伴式經濟性治安

第五節 多元化社會性治安

第六節 小結:轉型政府型態警察角色

第九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臺灣治安三階段歷史變遷

第二節 建議:服務性政府型態警察角色

參考文獻

索引

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 警察與國家發展:臺灣治安史的結構與變遷

登入會員,才能使用此功能  
  1. 單筆購物2000元以下,運費100元;單筆購物2000元以上免運費。
  2.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若您發現購買的書籍有瑕疵,麻煩請您留言或是電話詢問後續處理方式。
  3. 商品換貨時,麻煩請您留下購買書籍的郵戳或是收據做為憑據。
  4. 若需要團體訂購,我們有專人服務。來電請洽博客思出版社:
  5. 電話:02-2331-1675 / 傳真:02-2382-6228 / 上班時間:週一至週五,08:30~18:00
留言與分享:
會員登錄
正在載入,請稍候...
用戶名:
密   碼:
驗證碼: 看不清?點擊更換